每一位新手拿到駕照,買了新車後,都會有從開始的「緊張」與「興奮」然後到慢慢適應。記得當初小編在提了新車回家的第一天,在小區地下車庫停車時就不小心蹭了寶馬的屁股,當時給了我很大的打擊,後來想想幸好是在小區內發生的而不是在外面路上。所以那段時間內看了不少新手的書籍與汽車之家的論壇取經,學到了不少實用的技巧,也確實進一步提高了自己駕駛的技巧,現在駕車出去已經輕車熟路,沒有了最先的恐懼感,走了不少路況,但始終堅持著不急躁的心態駕駛,感覺不錯。今天就與各位新手朋友一起分享,同時也希望各位前輩們多多指點。

在正式上路前,全方位的了解自己的愛車是必須的,雖然買車後,銷售一般都會按要求和你交底的,當時我在接受交底時還有很多功能不會用,回到家後對著說明書一邊看一邊操作,總算很快把各種常用的功能弄懂了,儀表的顯示內容也徹底清楚。對於一些平時不怎麼用的也應該熟悉,畢竟車是自己的,還要開很多年。其實我在買車前經常在單位附近借同事的車練手,但那時對於更多的車子使用功能認識非常有限。

(1)貼上車輛定位標誌很有幫助:

我根據自己的坐姿找出自己的愛車行駛過程中的參照標誌,如圖,我貼了三個小標籤,分別為左右輪貼緊的路崖線,以及車身的中心線,應用到實際的行車過程中,給我帶來了極大的幫助。


另外,我測量到我看到的擋風玻璃底部的位置離車頭有3米左右,所以在路邊停車時,可以根據這個距離可以輕鬆判斷與前車的距離而安全離開車位,避免蹭到前面的車。

實例:記得有一次我在周末時經過一個舊貨市場,路非常的狹窄,人來人往,自行車,三輪車,機動車都擠在一起,走路的速度都比開車快不少,那些行人與自行車等根本上不會理會機動車,他們才不怕機動車碰到他們,在小心避讓行人與自行車的過程中,對面還有很多車過來,當時作為新手的我確實對這樣的路況沒有太多的信心,幸好有幾個標誌的幫忙,結合著倒後鏡我不斷修正方向盤的角度,均與對面的來車順利會車,經過這個考驗,使自己的信心大為增加。不僅僅在狹窄的小路時很有用,平時避開一些障礙物與井蓋時,都很有用,後來我發現,其實那三個標誌剛好在刷雨骨的關節處,我想老手肯定都可以根據自己車的某些位置能確定自己車的準確位置。不過當時作為新手我覺得貼上去真的很能幫助。在主幹道的快速行駛中,也能輕鬆的把車控制在車道的中央行駛。

(2) 正常行駛與併線:

作為新手,保持安全的車間距離是相當重要的,如圖,「時速在30公里每小時」的情況下,安全距離是15米。


但在實際的行駛中,我覺得需要根據實際的車流而靈活調整,比如在市區比較堵得路面,如果你保持這樣的距離,不知道有多少車會插進來,反而讓新手更加不安,所以我通常是觀察左右的車流,在儘量保持與前車的距離外,調整速度不讓兩邊的車隨意插進來,如果兩邊的車硬要插進來,我也隨時做好隨時剎車的準備應付,這樣可以避免更多的意外發生。

對於併線,開始時我經常拿捏不准,所以後來我經常拉上一個開了好些年車的朋友,對於我併線的操作進行指導,反覆的練習,讓我慢慢對於併線不再感覺到恐懼,捕捉併線時機的方法如圖。


實例:在最開始的駕車中,我想變線的時候,先打開轉向燈,然後慢慢想並過去,但一次又一次後面的車都不讓我並,飛快的把我甩了,有的車還向我鳴笛不讓我並,我那時真的很鬱悶為什麼不讓我呢?後來我才慢慢明白了道理,首先我在打轉向燈時,車還在原來車道的中央,車速又不夠快,後面的車怎麼會那麼傻降低速度等你慢吞吞併過來呢?再次我在確定併線的那一刻時,根本不捨得加油,提速不明顯,所以等自己的車接近另外一個車道時,後面的車已經趕到,險象環生。明白了這個道理後,在併線前車子稍微向目標車道靠近,捕捉到併線的時機後,馬上加大油門迅速提速,馬上併入目標車道,此時一定要緊緊盯著後視鏡與留意前面的路況。掌握了併線的技巧,在市區的主幹道行駛時感覺很自然了。

(3) 拐彎:拐彎的技巧如圖:









實例:在拐彎時,剛開始我一直沒有注意過「內輪差」,所以在出小區的車庫出口後拐彎時也經常蹭到路邊緣,如圖,後來看了書後才明白這個道理,所以在拐彎時觀察好路面,保持好足夠的內輪差與外輪差才可以順利通過。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