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提供/時報文化

【華人健康網圖文提供/時報文化】熱愛電影的大兒子,花了大量的時間投入社團活動。 我雖然憂心他的課業進度,但在觀賞他的作品後,發現這整個過程不是只需要藝術家的創意,更得動用企劃力、堅持度等多種能力才能完成。

thI0RP2889.jpg

課業與社團,只能二選一?爸媽不妨學習這樣看!

十個父母有九個教起自家孩子功課都會抓狂。這正是因為我們關心自己的孩子、愛他們、希望他們成功,所以抱有一定的期望值。當我們很努力教導孩子,孩子卻學不會、學不好,或根本無心學習時,就會動怒。但是我們絕對不可能拿掉對自己孩子的期望,此時,就要想辦法把「期望」變得容易達到。以下有幾種建議法:

一、不要一次塞太多內容

把大範圍拆開,分成幾個小範圍,一次完成一部份,當一個一個小目標依序被攻克時,親子雙方都能感受到成就感;反之,過大過重的學習內容,會讓父母焦慮,而這樣的焦慮必定也會感染給孩子。

二、精神好的時候,先做困難的功課

愈困難的功課,愈要排在前面先做,因為孩子精神差的時候會很難專注,自然吸收力就差,此時最容易激怒父母,所以趁孩子精神最好的時候先研讀困難的功課。

三、讓孩子跟自己競賽,父母訂定合理的期待

為什麼父母很容易生氣因為在父母眼裡雖然看到的是自己的孩子,但心裡卻會不自覺和其他更優秀的孩子做比較。明知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侷限,從孩子平日的平均表現,父母也絕對可以推估其表現水準,但卻很難誠實面對,因而對孩子抱以不切實際的期望。

希望孩子更好無可厚非,但最好的期望值是:孩子能夠達到的水準再往上加一點點即可,這能激勵孩子持續突破,但目標又不至於遠在天邊,一旦當孩子有機會達到新高點時,就會不斷被激勵去嘗試追求自己的最佳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