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記者 段思瑤 每經編輯 楊翼

兩年前,FCA(菲亞特-克萊斯勒汽車集團)執行長賽吉奧•馬爾喬內一心想把自己一手主導合併的FCA賣給通用汽車,誰承想,這只是馬爾喬內的一廂情願。

面對被通用汽車的無情拒絕,馬爾喬內說:「通用的大門從未向我打開,我多次敲門,但沒有人回應我。我是否應該再去敲門?為什麼不呢,或者我應該去換另一扇門試試。」

於是,今年3月,馬爾喬內又向大眾汽車拋出了橄欖枝。而正在從排放醜聞危機中逐漸恢復過來的大眾集團多次表示,暫時沒有大型併購的興趣。

還沒等到把FCA「賣」出去,馬爾喬內就被FCA累計高達70億美元的債務拉下了「神壇」。

這次,FCA接盤者被傳是中國車企。

8月14日,Automotive News消息稱,本月稍早,一家知名中國汽車製造商至少向菲亞特-克萊斯勒(FCA)發出一次收購要約,報價比該公司目前市價略有溢價,但因出價還不夠高遭到拒絕。

該報導同時指出,東風汽車、長城、吉利和廣汽(FCA目前在中國的合作夥伴),都有可能對FCA發起收購。此外,上周有中國代表團訪問了FCA位於美國密西根州的總部。

對此,NBD汽車(微信號:NBD-AUTO)對上述的東風、長城相關負責人進行求證,均表示「未得到相關信息」。今天(8月16日),在吉利汽車中期業績發布會上,吉利控股集團總裁兼CEO安聰慧也對此事進行否認,稱「並沒有這樣的計劃」。同時進行否認的還包括廣汽。

一位汽車行業分析師對NBD汽車透露:「中美代表每年會有例行的交流活動,此次代表團隊伍里不排除有汽車企業,代表團也去了底特律,傳言應該就是由此而起的。」

雖然中國車企收購FCA這件事一直處於傳聞階段,但本周一此消息一出,FCA股價應聲上漲,由上周五的每股11.6美元上漲到周一收盤價每股12.6美元,創近四個月最大單日漲幅。本周二,FCA股價再次小幅上漲,收於每股12.67美元。


與此同時,FCA市值也從本周一的245億美元(摺合人民幣約1640億元)上升至本周二的247億美元(摺合人民幣約1653億元)。而在此前,FCA的市值大約為180億美元(摺合人民幣約1205億元)。

業內也有觀點認為,這次外媒的報導或許是一次深陷困境的FCA刻意炒作,在於自抬身價。

「此前馬爾喬內一直想通過聯盟的方式來緩解危機,擺脫虧損,但隨著自主品牌在海外影響力的提升,已沒有很強的併購意願。此外,從中國汽車產業發展的整體氛圍來看,FCA也並不符合中國車企的胃口。」上述分析師認為。

隨著2018年新能源汽車雙積分政策即將落地和各國對傳統燃油車禁售節點的提出,不僅僅是自主品牌,在中國市場布局的外資品牌都在加緊布局電動汽車。

比如,大眾、江淮成立合資公司;戴姆勒和北汽共同投資50億元人民幣在中國建立純電動車生產基地和動力電池工廠。另外,包括通用在內的跨國車企也在抓緊導入多款新能源車型。而FCA在新能源汽車和智能駕駛領域幾乎是一片空白。

對此,上述分析師表示:「FCA雖然在渠道方面有一定優勢,但因為債務自身難保,而目前更多中國企業將目光緊盯在電池、無人駕駛、新能源汽車等項目上,主要生產大排量汽車的FCA並不能引起中國車企併購的強烈興趣。」

不過,話說回來,即使中國車企真有收購FCA的心,恐怕也「吃不消」。

「單從收購價格上來看,目前FCA市值有247億美元,而涉及的四家中國車企很難以自身力量完成收購。但從業務操作角度來講,不排除有企業利用資本槓桿實現『蛇吞象』。不過與前幾年由政府推動的海外併購不同,如今,企業更看重自身的實際需求。」上述分析師稱。

對於此次FCA被收購的傳言,上述分析師認為,不排除有真實性的成分,因為畢竟Jeep對自主品牌來說還是很有吸引力的。但是,由於此次FCA除了阿爾法·羅密歐和瑪莎拉蒂外,是整體出售,價格高昂,至少要高於當前市值,所以國內車企很可能會因此望而卻步。如果分品牌來收購,自主品牌花費會少一些,但即便這樣,併購短期內也不太可能實現。

由此可見,連大眾和通用都不願意接的「燙手山芋」,海外收購經驗已相當豐富的中國車企應該不會貿然出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