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的骰子,圓角正方體,六面分別刻有一點到六點。用來投擲計數決勝負,原本叫「投子」。後改用骨質或牙質,故叫「骰子」。因點著色,又名「色子」。

骰子在歷代各有名稱,除了「投子」、「色子」外,還包括「穴骰」、「投瓊」、「明瓊」、「六紅」、「六赤」等。所投擲的點數稱為「彩」。

那骰子為何只有「一」與「四」為紅色,其餘皆為黑色呢?

其實最先骰子只有「一」是紅色,而把「四」改為紅色,是唐玄宗的傑作。據《潘氏記聞譚》記載:有一天,唐玄宗與楊貴妃擲骰子賭彩。貴妃手氣很好,玄宗此輪唯有擲出「雙四」才能轉敗為勝。於是,玄宗在擲彩時念念有詞,連呼「四、四」。兩隻骰子在盆中旋轉碰擊良久,停下居然皆為「四」點。這下,皇帝喜出望外,遂命高力士賜骰子中的四點為紅色。從此,骰子的「四點」紅到今天。

ADVERTISEMENT

骰子擲彩全憑運氣,彩點因為排列組合變化無窮。宋代大詞人李清照就以3枚為數,採集了常用的彩數56種。當然,用科學的演算法3枚骰子的彩數應為6的三次方,即為216種。

除此之外,歷史上也不乏用它來決斷政事。據《遼史》記載,興宗晚年荒怠朝政,用人不能抉擇,便令候選人擲骰子決定,勝者便能當官。又據《五代史 吳越世家》記載,董昌素來愚笨,不能決事。面對百姓打官司,就命原告和被告擲骰子斷是非,勝者勝訴,敗者敗訴。如此行徑,真讓人大開眼界,啼笑皆非!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