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德國政府宣布2030年前德國將禁止銷售柴油車、汽油車。月初,法國、英國也相繼宣布2040年前禁止銷售燃油汽車。這意味著內燃機汽車將在幾十年後漸漸離開人們的視線。1886年卡爾,本茨發明第一輛內燃機汽車,一百多年來,內燃機引擎令無數車迷痴迷、癲狂,也承載了太多的記憶與情懷。而這次宣判內燃機車死刑的依然是德國人,難道說純電動汽車真的要統治全球汽車市場了嗎?


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領風騷數百年。隨著全球變暖日趨嚴重,石油、煤等自然資源日漸枯竭,很多行業已經開始慢慢轉型,汽車也不例外。據統計,當今全球石油資源中,有一半用於日常機動車燃油消耗。從此來看,推行電動汽車也是大勢所趨,電動車漸漸取代內燃機車也的確符合邏輯。

人們同樣認識到了汽車排放對大氣的污染和資源的消耗。國際排放標準不斷的升高,各國對大排量汽車徵收的稅金越來越重。從早先大排量自然吸氣,到當今盛行的小排量渦輪增壓;從日漸普及的混合動力,再到純電動汽車。汽車引擎的發展也在越來越來環保的道路上前行。


混合動力技術日漸成熟

其實早在遠古時代,電池就已經和汽車產生了千絲萬縷的聯繫。1899年,保時捷發明了用輪轂電動機代替鏈條傳動,隨後,保時捷又在此基礎上加上了一台內燃機,第一台油電混合汽車Lohner-Porsche就此誕生。不過這輛車有著蓄電池體積大、重量沉,電池損耗快,充電困難等諸多缺陷,最終曇花一現。


1997年,那個善於研發黑科技的豐田公司將普銳斯帶到人們的面前,油電混合的動力總成再次驚艷世界。2000年進入美國市場後,普銳斯憑藉出色的燃油經濟性和可靠性,得到很多人的青睞。且當時的人們已經普遍具備環保意識,加上政府對混合動力給予一定的補貼,普銳斯在美國一炮而紅。從某種程度上說,普銳斯將混合動力將概念變成了平民化,也成為混合動力趨勢的指向標。


普銳斯在美國取得成功之後,其他汽車廠商不可能無視混合動力這塊大蛋糕。在此後,福特、寶馬等各大廠商開始大力研發混合動力技術。混合動力車型也如雨後春筍般進入到人們的視線當中。

但是新千年後的頭10年里,混合動力車型的發展並沒有人們想像的那樣快,許多技術還僅僅停留在概念,得到消費者認可的量產的車型也是少之又少。成本高、公共設施跟不上等問題,讓很多消費者對混合動力車型並不感冒。


不過近幾年,混合動力車型車型似乎變得火熱起來,各車企似乎都有自己的獨門絕技,紛紛在混動領域一展身手。以豐田雙擎、比亞迪雙模混動為代表的混動技術逐漸被消費者接受。而日趨成熟的混動技術,使得製造成本降低,繼而讓老百姓覺得混合動力也並非高不可攀。


混動系統,也成為繼渦輪之後,受各大廠商追捧的又一大流行元素。就連保時捷918、邁凱倫p1、LaFerrari等超級跑車也在原本就強悍內燃機附近加裝了電機。不加個電機,你都不好意思叫超跑。

電動汽車領域是當今廠商兵家必爭之地

雖然各廠商都在痴迷混動技術的開發,但真正說要在市場上普及,還得再需要幾年時間才行。可技術的發展就是這麼快,這不,純電動汽車也來了。2012年,特斯拉Model S橫空出世,其全電動+網際網路的全新造車理念讓許多傳統汽車廠商猝不及防,而純電動汽車也開始已平民化的身份,進入到大眾的視野當中。


特斯拉的成功,引發了一場純電動汽車的浪潮,就像當年追逐混動技術一樣,各廠商也一股腦開始投入到純電動技術開發的領域。可以說,這一次浪潮甚至比當年混動那會還要大,因為車企們誰也不想在新的領域裡被落下,更何況距離德國給出的這個2030年這個限定,時間真的不多了。

一周前,梅賽德斯奔馳宣布,退出曾經獲得無數榮譽的DTM賽事(德國房車大師賽),繼而轉向FE(世界電動方程式錦標賽),奔馳也是繼雷諾、雪鐵龍、奧迪、捷豹之後的第五支參加FE的廠商車隊。由此可見,各大車企已經在純電動領域,開始了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


電動汽車依然存在諸多問題

純電動是以後汽車的發展的主流趨勢,這一點毋庸置疑。然而,就目前來看,純電動汽車真的是完美無瑕的嗎?筆者並不這樣認為,至少現在,純電動汽車相比於當前主流的小排量渦輪增壓來說並無太多優勢。

1、製造成本太高

面對新技術的實際應用,首當其衝的就是成本問題。電動汽車的技術正處於研發階段,相關技術並不成熟,投入很多的人力物力,製造成本也是久高不下,後期保養也是難題,老百姓面對其價格更是望而卻步。

2、電動車真的環保嗎?

我們都知道,推行電動汽車的初衷就是為了環保,電動車也的確可以做到無排放、0污染。然而大家不要忘記了,只要是一輛汽車,就一定有能量損耗的。毫無疑問,電動汽車損耗的能源是電,那麼,電從哪來?就目前為止,中國70%的電能依然是靠煤、火力發電產生的。煤在火的燃燒下會產生大量的二氧化硫等有害氣體,如果電動汽車激增,那勢必會有大量的電力需求,那麼所產生的污染並不比內燃機汽車少,甚至更多。


另一方面,電動汽車的電池也是有壽命的,使用一段時間過後,舊電池勢必會淘汰,那麼淘汰下來的電池如果處理不當,反而會造成更大程度的污染。所以弄清楚如何無污染處理廢舊電池,才是電動汽車製造最先考慮的事情。

3、公共充電設備少的可憐

一輛特斯拉充滿電後的續航能力是400公里,已經是很不錯的成績了。但是充滿電需要多長時間呢?以公共充電樁為例,其電壓為220v,電流在25安培左右,充滿電需要5—10小時。然而就目前來講,這種充電樁現實中數量少的可憐,所在位置也比較偏遠。而且你會在那裡等10小時讓車充滿電嗎?


其實,為解決充電慢問題,除了研發更快充電方法外,也可以引出共享電池的概念。就像原來手機可以換電池一樣,當電池沒有電時,可以將電池拆卸下來,放在公共充電樁充電,同時換上新的電池然後將車開走,這樣就省去了等待電池充電的時間。(但目前特斯拉的電池不可拆卸)

4、電動汽車使用環境受限

電動汽車的動力源完全來自於電池,而電池對於使用環境的選擇也是十分挑剔的。在一些極端條件下,將會給電動汽車致命的打擊。比如在低溫環境,我國北方的冬天平均氣溫在-15℃左右,在這種溫度下,無疑給電動汽車的電池帶來嚴峻的考驗。我們知道,在低溫條件下,電池內的電解液的活躍性變慢,這會直接導致電池釋放的功率降低,續航能力下降。同時為了使車內溫度達到適宜狀態,也要有電力的損耗,結果就是導致汽車動力嚴重不足。

從德國等歐洲國家宣布禁止銷售內燃機車的決定中,足以看到今後汽車發展的趨勢。內燃機車會被電動汽車逐步取代,已經成為必然。當今的電動汽車雖然有諸多缺點,但是它的發展還處於起步階段,技術會漸漸完善,存在的問題也會解決,但就目前來說距離電動汽車真正普及,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