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完便先別沖!7種大便形狀“仔細觀賞”能救你一命!

健康妙手 2017-06-04 20:00

點擊關註:健康妙手頭條號

更多有趣、有料的健康測試、健康資訊

大家大完便別急著沖,記得先細細觀賞大便的外觀,因為這麼做可能會救你一命!

我們可以從便便的形狀、氣味及顏色來觀察,看出是否需調整生活作息和飲食習慣,或是健康是否出了狀況。最常見的方式為根據“布里斯託大便分類表”(The Bristol Stool Chart) 來判斷:

第1型大便呈現的是一顆顆硬球 (很難排出);第2型是表面帶有凹凸的香腸狀;第3型是表面帶有裂痕的香腸狀;第4型的外型像香腸或蛇,表面光滑;第5型呈現斷裂且斷邊光滑的柔軟狀態 (很好排出);第6型粗邊且蓬鬆,呈一塊一塊的糊狀;第7型是無固體塊的水狀。

如果你的大便呈現第1或2型,表示大便停留在大腸的時間太長,使得大便的水分過少,形成顆粒或凹凸的香腸狀。常見於容易緊張、急性子的人,建議適度紓解壓力,並補充足夠水分與膳食纖維,外加多運動;

第3、4型屬於正常,是較理想的大便;

第5、6、7型則有腹瀉可能:第5型通常來自腸道收縮力不足造成氣虛,或進食量不夠、膳食纖維攝取量不足等,建議每天攝取20道25克的纖維素。第6型則代表體內細菌分布不均、壞菌太多,或蛋白質吸收失常,若調整飲食後依然沒有改善,有可能是潰瘍性大腸炎或克隆氏症,應立即就醫檢查。

第7型可能是細菌或病毒感染,應避免刺激性食物,少吃油膩及高纖維食物,以免刺激腸道蠕動,當然還是建議先就醫檢查。

另外如果大便顏色呈灰白色,代表膽汁阻塞;墨綠色表示可能有細菌感染;鮮紅色表示下消化道出血;黑色可能是胃或十二指腸出血。如果大便太臭,通常表示攝取過多蛋白質及脂質,攝取足夠纖維並減少蛋白與脂肪攝取量即可改變大便過臭的現象。

癥狀分析

題主這種情況多見於消化功能紊亂,現代人生活節奏快、工作生活壓力大,這種非常常見。我一條一條詳細分析一下。

  • “經常吃了飯過後肚子都咕咕叫”:最佳一段時間消化功能紊亂,消化功能差,剛吃飽 飯後更加重腸胃負擔。好比你今天不舒服上班,老闆突然拿一大堆文件讓你加班,你 能不呱呱叫嗎?腸胃負擔重,當然也會咕咕叫。很多胃炎、十二直腸炎患者在用餐後不舒服也是這個原因。

  • “老是大便……大便也是稀的”:食物經過胃和小腸消化吸收後進入結腸,在結腸主要進行水分吸收。如果消化功能不好,腸蠕動加快,腸內容物來不及充分吸收水分,就被匆匆排出體外,此時大便水分偏多,這就形成了腹瀉拉稀。

  • “還經常放屁” :放屁過多是因為食物在消化不良時期得不到充分分解、消化吸收,就會在腸道產生很多氣體。

調理建議

消化功能紊亂怎麼調理改善?下面提幾條建議:

  • 舒緩工作生活節奏,釋放各種壓力,適當運動

焦慮、緊張、抑鬱等負面情緒對人體胃腸系統影響最大,在消化功能紊亂期間,必須 放節奏減少壓力,至於怎麼釋放壓力,有些人旅遊,有些人KTV,有些人跑步游泳……每個人有每個人的方式,適合自己就好。

  • 採取少食多餐的策略,吃容易消化的食物

腸胃不舒服的時候不能加重腸胃負擔,不能還暴飲暴食。此時宜採用少食多餐的策略,吃容易消化的東西,如小米粥等。高脂肪烤雞烤鴨濃咖啡濃茶之類必須杜絕。

  • 吃點養胃的東西

腸胃不好的人夏天不要吃冰鎮西瓜冰鎮啤酒等生冷刺激胃粘膜的東西,多吃小米、淮山、蓮藕能補益脾胃之物。平時多喝酸奶。

  • 癥狀長期無緩解及時看醫生

如果腹瀉、腹脹、噯氣等癥狀長期無好轉,應及時到醫院詳細檢查一下,聽從醫生建議。

腸胃方面的疾患向來有”三分治,七分養“的說法,最重要的還是靠平時生活中做好保養。

最後送大家一乾貨。1997年英國布里斯託大學的Heaton和 Lewis把人類大便分為七類,醫學上稱為布里斯託大便分類法。如下圖所示,在布里斯託大便七分法里,第一和第二型提示有便秘,第五至第七型偏向有腹瀉,第三和第四型則是理想的便形,尤以第四型為最佳。各位不妨把布里斯託大便分類表貼在你家的廁所牆上,數一數自己能拿幾次”屎上最佳“,評估一下自己的消化系統是否足夠強大。

參考來源